蘇州市吳中區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
蘇州市吳中區政務服務中心
蘇州吳中經濟技術開發區一站式服務中心
索 引 號: | 1419528/2024-00010 |
生成日期: | 2024-03-26 |
公開日期: | 2024-03-26 |
發布機構: | 吳中區衛生健康委員會 |
文件編號: | 無 |
內容概述: |
淡淡的中草藥香彌漫在空氣中,一位小女孩站在中醫藥健康文化知識角,好奇地看著陳列柜中的中醫典籍,先進的醫療設備一應俱全,理療室中許多患者或坐或躺,靜靜等待醫生施針治療。
7月19日,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走進江蘇蘇州市多家基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截至2022年底,蘇州已形成了“15分鐘中醫藥健康圈”。7家五級中醫館、10家五級中醫館建設單位、37家四級中醫館,63家三級中醫館和399家中醫閣,共同為基層患者提供了看中醫、用中藥的好去處。
在蘇州市吳江區同里鎮衛生院中醫館的中醫藥健康文化知識角,收藏有清代名醫徐大椿的典籍專著,一位小患者正在認真觀看陳列柜中的展品。劉靜怡 攝
江蘇省已建成五級中醫館96個
“年紀大了,胳膊、腿總是不舒服,中醫艾灸效果是最好的。”7月19日,在蘇州市吳中區長橋人民醫院中醫館,記者遇到了74歲的沈奶奶,她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自己是中醫館的“常客”。
三年前,沈奶奶的關節炎病情加重,由于年紀較大,行動不便,她來到了離家1.5公里外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中醫館接受治療。談到中醫館,沈奶奶贊不絕口:“中醫效果好、價格便宜,5次艾灸只要100多塊錢,在家門口看病既方便又舒適!”
吳中區長橋人民醫院副院長莫建明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2013年,吳中區長橋人民醫院開設中醫館,2021年被評為“三級中醫館”。目前,中醫館總共有兩個診室、四個治療室,為轄區內20個社區的居民服務。年平均接診量達到1.2萬人次,最多的時候,每天都有六七十人來到中醫館求醫問診。
在古鎮黎里,中心衛生院的五級中醫館同樣受到群眾的歡迎。2022年,蘇州市吳江區黎里中心衛生院中醫診療人次近十萬余人次,占醫院總診療人數的60.91%。
黎里中心衛生院副院長顧娟紅表示,2013年衛生院啟動中醫館建設,獨立設置中醫科,同時設置了中醫內科、中醫骨傷科、針灸推拿科三個二級分科。6個中醫診室和651種中藥飲片配備完善。
7月19日,黎里中心衛生骨傷科主任中醫師、副院長金曉東正在為患者施針治療。他告訴記者,對于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等骨科常見病,針灸常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受訪者供圖
“十三五”期間,江蘇省建成1591個基層中醫館,基本解決了“有沒有”的問題。“十四五”以來,江蘇打造“星級”中醫館,引領基層中醫館向“優不優”發展。
2021年9月,江蘇省啟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館服務能力等級建設評價工作。根據設備、面積、人員、中醫藥項目、健康管理等20項指標評價,將基層中醫館服務能力分為三級、四級和五級3個標準。目前,全省已建成五級中醫館96個,館均規范提供中醫藥適宜技術為10類26項,館均中醫處方占處方總數的達到37%,館均服務人口達7.1萬人。
一館一特色,注重中醫優勢專科建設
如何突破人才、設備和技術制約,找到基層中醫發展的突破口?多位基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院長均表示,除了發展全科,滿足老百姓多樣化的就診需求,找準特色,發揮優勢,同樣是基層中醫館發展一大抓手。
7月19日,在吳中區越溪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許多家長帶著孩子在中醫館門口排起了長隊。吳中區越溪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顧孝華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在中醫耳鼻咽喉科中,70%的就診者都是兒童。
“我們通過中醫針灸、穴位治療等方法,對兒童急慢性鼻竇炎、腺樣體肥大、過敏性鼻炎等兒科疾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顧孝華介紹。此外,醫院兒科發揮敷貼優勢,開展中醫矮小生長貼,兒童哮喘三伏貼項目,深受家長歡迎。
正值三伏天,許多家長帶孩子來到蘇州市吳中區越溪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館貼三伏貼。受訪者供圖
在高新區橫塘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蘇州高新區中醫醫院),針灸康復科副主任醫師劉祥法手捏長針,找準穴位,嫻熟刺入。從事針灸專業五十多年,特色針法“宮氏腦針”結合全息療法對先天性腦癱和“中風后遺癥”等引起的肢體癱瘓療效明顯,患者遍布周邊省市及貴州、云南等省份。
針灸康復科副主任醫師劉祥法從事針灸專業五十多年,“宮氏腦針”技法樹一幟。受訪者供圖。
蘇州高新區橫塘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蘇州高新區中醫醫院)院長熊文介紹,除了肢體康復,運動康復、老年康復等項目醫院都可以開展,并且以適宜技術為主要手段,結合現代康復技術的發展,逐漸形成了醫院的發展特色,吸引了許多患者前來就診。
作為“吳門醫派”的發源地和主陣地,蘇州中醫藥事業發展根基深固、文化氛圍濃厚,有著發展中醫藥事業的先天優勢。
近年來,蘇州市各中醫館在開展傳統服務基礎上,以中醫優勢病種為主,注重中醫特色專科建設,形成了“一館一特色”。姑蘇區婁江衛生服務中心的尤氏針灸、吳江同里衛生院戚氏兒科、黎里衛生院中醫骨傷......在基層中醫館,群眾同樣能感知到中醫優勢,得到權威且有效的治療。
推動優質中醫資源下沉,便于百姓就近就醫
“孫宏文主任的號在蘇州市中醫醫院一號難求,現在她就在我家附近坐診,而且掛號也便利許多。”在吳中區越溪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孫宏文傳承工作室門口,張女士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從去年開始,蘇州市中醫醫院大內科副主任,吳門醫派研究院脾胃病研究所所長孫宏文每周四下午都會來到這里,為來自基層的患者看病,對于行動不便的老年人來說,在家門口,他們就能找到三甲醫院的專家。
為推動吳門醫派名老中醫下沉,2021年,蘇州在全市二級及以下醫療機構開展吳門醫派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坊)建設項目,并確定了第一批名單。孫宏文也是其中之一。2022年,第二批名單公布,截至2022年年底,蘇州市已建設工作室(坊)31家。
除了為基層患者看病,傳承帶教同樣是他們的工作之一。吳中區越溪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顧孝華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通過優質資源下沉,扎根基層的中醫藥人才被培養起來,“對于基層中醫館建設發展,他們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8年,蘇州市設立“吳門醫派進修學院”,建立起傳統師承教育體系。截至2022年底,已培養基層中醫藥人員128名。依托三級中醫院適宜技術培訓基地,每年,蘇州市都會對100名左右來自基層的中醫藥人才進行培訓。目前,蘇州市大部分中醫館人員充足,能配備4名及以上中醫類別執業醫師,護士1名,中藥師1名。
蘇州市衛生健康委主任章鳴林表示,未來,蘇州還將積極傳承和發揚傳統醫學,進一步發揮中醫治未病優勢,鼓勵有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設立中醫康復病區,讓人民群眾切實享受到“簡、便、廉、優”的中醫藥服務。
主辦單位:蘇州市吳中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網站支持
備案:蘇ICP備10060399號 網站標識碼:3205060031
公安部備案號:32050602010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