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市吳中區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
蘇州市吳中區政務服務中心
蘇州吳中經濟技術開發區一站式服務中心
——2024年1月8日在蘇州市吳中區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 沈娟鵑
各位代表:
我受區人民政府委托,向大會報告吳中區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請予審議,并請區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23年,全區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在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全區上下頂住外部壓力、克服內部困難,經濟社會發展在固本培元中持續恢復,蓄勢回穩,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見表一)。
經濟發展實力方面,全年地區生產總值(預計,下同),增長4.5%;規上工業產值增長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00億元,工業投資和高技術產業投資占比分別增至28%和15%,完成穩中提質的目標;工業投資增長16.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進出口總額增長9%(以人民幣計);實際使用外資4.86億美元,增長35.8%,位列全市第二;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8%。現代產業體系方面,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完成1750億元,增長8%,增速位列全市第一;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達48%;高技術產業投資75億元;新增高新技術企業699家,累計有效高新技術企業數1706家,位列全市第三;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蘇州市平均水平;制造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企業數完成超1000個,實現規上企業全覆蓋。科教人才支撐方面,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3.85%;企業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增長10%;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45件;新增高技能人才數超1萬人。公共服務能力方面,城鄉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繳費率95%;每千人口擁有0~3歲嬰幼兒托位數3.52個;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78%;接受上門服務的居家老年人數占比15%;政務服務可網辦率、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完成上級下達任務。人民共同富裕方面,城鎮新增就業人數超1.7萬人,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綠色轉型發展方面,PM2.5濃度、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省考地表水達到或優于Ⅲ類水體比例、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削減完成上級下達任務。安全保障水平方面,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降幅大于全市平均水平。
表一 2023年吳中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完成情況
指標分類 |
指標名稱 |
2023年目標 |
2023年預計完成情況 |
經濟 發展 實力 |
地區生產總值 |
增長6%左右 |
增長4.5% |
規上工業產值 |
增長10%以上 |
增長2% |
|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 |
穩中提質 |
總量500億元,結構進一步優化,工業投資占比由2022年的19.6%提高到28%,高技術產業投資占比由9.46%提高到15% |
|
工業投資 |
增長20% |
增長16.3% |
|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
增長6%以上 |
增長5% |
|
進出口總額 |
增長10%以上 |
增長9%(以人民幣計) |
|
實際使用外資 |
5億美元 |
4.86億美元 |
|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
增長6%以上 |
增長5.8% |
|
現代 產業 體系 |
高新技術產業產值 |
超1400億元 |
1750億元 |
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 |
48% |
48% |
|
高技術產業投資 |
63.5億元 |
75億元 |
|
有效高新技術企業數 |
1400家 |
1706家 |
|
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 |
17% |
超蘇州市平均水平 |
|
制造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企業數 |
完成1000個 實現規上企業全覆蓋 |
完成超1000個 實現規上企業全覆蓋 |
|
科教 人才 支撐 |
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 |
3.8% |
3.85% |
企業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 |
增長10% |
增長10% |
|
科教 人才 支撐 |
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 |
22件 |
45件 |
新增高技能人才數 |
6000人 |
超1萬人 |
|
公共 服務 能力 |
城鄉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繳費率 |
90% |
95% |
政務服務可網辦率 |
完成上級 下達任務 |
完成上級下達任務 |
|
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 |
完成上級 下達任務 |
完成上級下達任務 |
|
每千人口擁有0~3歲嬰幼兒托位數 |
3.3個 |
3.52個 |
|
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 |
90% |
78% |
|
接受上門服務的居家老年人數占比 |
14.4% |
15% |
|
人民 共同 富裕 |
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與經濟增長 基本同步 |
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
城鎮新增就業人數 |
1.7萬人 |
超1.7萬人 |
|
綠色 轉型 發展 |
PM2.5濃度 |
完成上級 下達任務 |
完成上級下達任務 |
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 |
完成上級 下達任務 |
完成上級下達任務 |
|
省考地表水達到或優于Ⅲ類水體比例 |
完成上級 下達任務 |
完成上級下達任務 |
|
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削減 |
完成上級 下達任務 |
完成上級下達任務 |
|
安全 保障 水平 |
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下降 |
降幅大于全市 平均水平 |
降幅大于全市平均水平 |
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執行成效主要體現在:
(一)聚焦科創引領,產業集群有力壯大
產業強區再上臺階。深入推進“產業強區、創新引領”發展戰略,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融合發展。主導產業持續壯大,聚力打造“全國機器人產業集群第一區”,機器人與智能制造產業規模突破1300億元,增長27%;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規模達780億元,增長25.8%;生物醫藥及大健康產業規模超380億元,增長25.4%。戰新產業活力迸發,航空航天產業規模達70億元,增長6.1%;智能網聯汽車實現產業規模245億元,增長25%;節能環保產業規模211億元,增長16%。特色產業能級提升,啟動“星火·鏈網”超級節點和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建設;“國家公共檢驗檢測服務平臺示范區”建設順利通過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驗收;持續推進文化產業倍增計劃,規上文化企業已突破100家。
科技創新能力增強。成功入選第二批江蘇省創新型示范區建設名單。招引創新型企業1569家,哈工大蘇州研究院加快建設,港大蘇州先進技術研究院戰略簽約,蘇州清華專項創新中心正式運營。新增全球獨角獸企業2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1家。新增省工程研究中心2家、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1家、省科技企業孵化器3家。經開區機器人與智能制造產教聯合體入選全國首批全市唯一的市域產教聯合體培育單位。做強“東吳雙創峰會”“吳中人才日”,成功舉辦36場東吳科技創新創業大賽,入選國家級重大人才工程13個,數量超歷史總和。
市場活力日益迸發。新登記法人企業數1.26萬戶,增長14.1%,市場活躍度不斷提升。持續培育總部企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新一輪總部政策出臺,新增省市級總部企業和功能性機構共8家。新增服務業領軍企業省級5家、市級4家。信音電子登陸創業板,全區上市企業增至21家,總市值超百億企業達到5家。
內外需求穩固釋放。成功舉辦“嗨購過大年”“聚惠吳限購”“金秋購物節”等促消費活動。商貿品質提升,新入選中華老字號企業1家、全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示范企業1家,新獲評省電商示范企業2家、省跨境電商知名品牌2個,網絡零售額增長超10%。外貿企業提質提檔,外貿供應鏈云平臺建成運營,新增3家企業獲省級出口品牌。實際使用外資結構進一步優化,高技術實際使用外資占比增至67.4%,利潤再投資占比增至65.4%。
農文體旅蓬勃發展。農業現代化持續推進,新改建高標準農田7200畝。獲評全國茶業鄉村振興發展縣域,建成洞庭山碧螺春茶產業研究院,洞庭山碧螺春躍升中國綠茶區域公用品牌價值第四。實施國家綠色水產養殖科創示范中心、國家枇杷擴繁保種基地配套建設等農業園區轉型升級項目32個,省級農業農村重大示范項目4個。舉辦第五屆大運河文化旅游博覽會、蘇作文創峰會、環太湖1號公路馬拉松。文博事業推陳出新,吳文化博物館線上特展獲第二屆江蘇省博物館十大精品展覽精品獎。全域旅游創先爭優,光福鎮建成投用江蘇省首條國家登山步道,三山村入選省鄉村旅游重點村名錄,備案登記旅游民宿增至438家。
(二)聚焦項目引擎,發展動能有力培育
項目建設不斷提效。深入實施“重點項目提效年”活動。列入省重點項目5個,數量創歷年新高;市重點項目59個,列全市第一,完成投資245.2億元,增長12.2%;區重點項目262個,完成投資526.9億元,增長3.7%,累計投產投用重點產業項目122個。統籌全區“2+4+N”招商體系,赴境外、京廣滬深開展招商,舉辦承辦太湖經貿合作洽談會、企業家太湖論壇、工控中國大會、2023全球科技創業大賽首場賽等高層次招商推介活動,全年招引產業項目備案投資額711億元,增長22.6%,新增中國移動、兆和等10億元以上項目46個。
民生實事全面完成。完成10大類29項民生實事任務,吳中區范仲淹實驗幼兒園等5所納入民生實事的學校交付,建成市級兒童友好社區2個,開辦暑托班151個。完成越溪街道文溪花苑社區等4個衛生服務站(室)改造提升。完成1968戶天然氣進村入戶和15個農貿市場改造提升。新增機動車泊位5170個。1104戶老年人家庭完成適老化改造。金庭、東山、光福引水上山工程入圍2023年度全市“民心工程”候選項目。
基礎設施穩步推進。持續推進政府投資項目的開工、續建和收尾。尹山湖隧道、南湖快速路東延、星塘街南延一期等8條道路、隧道完工通車。建成防洪閘、排澇站22座,治理河道79條、42.4公里,強化供水保障,提升漫山島、生態島和光福區域供水能力。
空間要素保障有力。完成21個土地成片開發片區方案編制。306個拆遷清零項目騰退土地5176畝。完成產業用地供地1803畝、增長32.6%,供地結構逐步優化。存量工業用地提質增效,推動低效用地再開發3749畝,容積率準入標準提高到2.0以上,新上工業用地畝均稅收提升至122.4萬/畝,優化整治提升鎮村兩級工業集中區,推進“工業上樓”試點示范項目建設。
(三)聚焦統籌服務,改革成效有力顯現
“三區一城”格局全面形成。度假區“文旅+科技”雙輪驅動發展戰略取得積極成效,深入推進環太湖旅游資源一體化改革,獲評文旅高質量發展優秀度假區、旅游發展創新示范區,太湖科創中心正式啟用,百度蘇州Apollo Park正式開園。經開區舉辦成立30周年高質量發展大會,樹牢“產業+創新”發展主線,三大主導產業規模連年保持兩位數以上增幅,獲評江蘇省工業大數據應用示范區和區塊鏈技術創新應用試驗區,穩居全國國家級經開區“第一方陣”。高新區堅持“人才+科技”發展戰略,高標準舉辦第五屆全國集成電路“創業之芯”大賽、中國隱形獨角獸500強大會等重大活動,列入國家企業創新積分制試點名單,獲評工信部“集成電路產業人才基地”,啟動打造胥江半導體產業園。明確太湖新城“一號戰略”,圍繞“蘇州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承載區、代表蘇州標識的城市高端功能區”目標,積極擴大“未來之城、活力湖區”影響力。
區域協同共謀發展。特色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政務服務事項“省內通辦”“跨省通辦”和“一網通辦”覆蓋面不斷擴大,吳中人民醫院與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尹山湖醫院與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江蘇省外國語學校與上海外國語大學教育集團合作持續深化。落實市域一體化統籌要求,與周邊板塊加強區域共建、空間互聯,加快跨區交通路網聯通、毗鄰區域市貌提升,高標準高起點推動甪端新區規劃建設。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貫徹省、市各類穩經濟促發展政策和制度,出臺并落實《吳中區關于推動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的若干政策措施的實施意見》等政策。發布《吳中區優化營商環境創新行動2023》,實施10大領域改革,打造發展順心、辦事省心、創業安心、生活暖心、政策貼心的“五心·吳優辦”營商品牌。開展“千村萬企、千家萬戶”等各級各類大走訪,舉辦“聚吳言商”民營企業家沙龍、外貿服務月、金融賦能實體經濟專場等政企溝通、助企惠企活動。東吳貸、增信基金、科貸通等金融產品為366家企業提供貸款26.48億元。做好迎峰度夏(冬)能源保供,全力保障企業生產經營秩序。
(四)聚焦綠色示范,兩山理念有力踐行
標桿創建取得成效。蟬聯全國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百強首位,在全市率先入選“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國家級實踐創新基地。消夏灣濕地生態安全緩沖區案例入選全國典型、省十佳生態環境治理改革創新案例,生態修復項目庫創新機制得到部委肯定,省級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完成工作方案印發。持續建設太湖生態島,推進太湖沿線及其島嶼生物多樣性恢復,生態島首現全省新紀錄物種毛脈槭。三山島濕地生態修復入選省“最美生態保護修復”典型案例,為蘇州唯一。
水環境治理持續攻堅。高標準啟動新一輪太湖綜合治理,出臺《吳中區太湖綜合治理和生態保護十大行動計劃(2023~2025年)》,專項整治太湖流域涉磷企業,太湖(吳中轄區)總磷濃度同比下降33.8%,太湖連續16年實現安全度夏、湖體水質達2007年以來最好水平。
綠色低碳加快發展。加強綠色制造體系建設,新增國家級綠色工廠2家,愛信入選省清潔生產典型案例和市“近零碳”工廠。持續推進整縣光伏開發試點,年度新增光伏裝機并網57.17MW。規上工業綜合能耗同比下降1.8%,單位規上工業產值能耗同比下降4.8%。新能源汽車注冊登記數量增長60.52%。
(五)聚焦民心所向,底線思維有力堅守
就業創業保障兜底。減免企業養老、醫療、工傷保費超19億元,發放促就業穩崗位補助2.88億元。開展穩就業“九項行動”,不斷拓寬“直播帶崗”“現場探崗”等就業創業渠道,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3.45萬人次,新增數字技能人才7489人次。開展就業援助22616人次,戶籍應屆高校畢業生整體就業率97.6%,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惠民服務提檔擴容。全年民生支出169.95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比重83.6%,同比提高2.8個百分點。新增保障性租賃住房5001套,新增安置房網簽147.29萬平方米。24小時圖書館增至4家、特色分館增至21家,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線下服務群眾288萬人次。常態化監測預警重要民生商品價格,開展轉供電環節違規加價行為專項整治。完成常住人口“521”網格化家庭醫生簽約66.77萬余人。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蘇州醫院成為蘇州首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成省中醫重點專科2個、五級中醫館3家、蘇州市吳門醫派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坊)12個。為全區2萬余名優撫對象購買“惠軍保”。
社會治理精細全面。以滿分通過省級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試點驗收。持續暢通12345、社情民意日等群眾發聲渠道。開展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風險專項整治鞏固提升年,實施重大安全隱患項目區級掛牌督辦。安全發展基礎鞏固夯實,做好物資、能源等儲備管理,牢牢兜住金融、消防、食品藥品、?;贰⒔煌ㄟ\輸、建筑施工、森林防火等安全穩定底線。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組建國控集團,提升企業主體信用評級。開展政府投資項目審計2034個,核減率達13.32%。全面落實防范化解債務風險舉措,推進隱性債務化解。
二、關于2024年主要預期目標安排的建議
2024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一年,經濟發展面臨的內外環境都在發生深刻復雜的變化,做好2024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蘇州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中央、省委、市委、區委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委十四屆五次全會、市委十三屆六次全會、區委五屆八次全會精神和工作部署,全面落實“四個走在前”“四個新”重大任務,錨定“四個堅定不移”,做到“兩個始終堅決”,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奮力續寫吳中新篇章。綜合考慮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面性、系統性、協調性,建議2024年主要預期目標如下:
表二 2024年吳中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目標
指標 分類 |
序號 |
指標名稱 |
2024年預期目標 |
經濟 發展 實力 |
1 |
地區生產總值 |
5%以上 |
2 |
規上工業產值 |
3.5% |
|
3 |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 |
5% |
|
4 |
工業投資 |
10% |
|
5 |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
6% |
|
6 |
進出口總額 |
量穩質升 |
|
7 |
實際使用外資 |
量穩質升 |
|
8 |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
同口徑增長4%以上 |
|
現代 產業 體系 |
9 |
高新技術產業產值 |
超1800億元 |
10 |
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 |
50%左右 |
|
11 |
有效高新技術企業數 |
超1800家 |
|
12 |
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 |
超17% |
|
13 |
制造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網絡化聯接企業數 |
保持規上工業企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網絡化聯接動態全覆蓋 |
|
14 |
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 |
新增12家 |
|
15 |
規上生產性服務業營業收入 |
超蘇州市平均水平 |
|
科教 人才 支撐 |
16 |
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 |
3.9% |
17 |
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 |
50件 |
|
18 |
累計高技能人才數 |
9.1萬人 |
|
公共 服務 能力 |
19 |
城鄉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繳費率 |
95% |
20 |
政務服務可網辦率 |
98% |
|
21 |
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 |
完成上級下達任務 |
|
22 |
每千人口擁有0~3歲嬰幼兒托位數 |
3.85個 |
|
23 |
接受上門服務的居家老年人數占比 |
15.1% |
|
24 |
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 |
6.68張 |
|
25 |
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 |
2.81人 |
|
人民 共同 富裕 |
26 |
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
27 |
城鎮新增就業人數 |
1.7萬人 |
|
綠色 轉型 發展 |
28 |
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 |
完成上級下達任務 |
29 |
PM2.5濃度 |
完成上級下達任務 |
|
30 |
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 |
完成上級下達任務 |
|
31 |
省考地表水達到或優于Ⅲ類水體比例 |
完成上級下達任務 |
|
32 |
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削減 |
完成上級下達任務 |
|
安全 保障 水平 |
33 |
耕地保有量 |
完成上級下達任務 |
34 |
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
完成上級下達任務 |
|
35 |
安全生產 |
不發生較大生產 安全責任事故 |
1.關于經濟發展實力指標: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落實省委、市委經濟工作和區委區政府指示,對應國家、省、市各方面預期安排,經濟總量方面,建議把地區生產總值的目標設置在增長5%以上,主要考慮目前正處在經濟恢復和產業升級的關鍵期,雖然結構性問題、周期性矛盾交織疊加,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存在,但是我國發展面臨的有利條件強于不利因素,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同時有助于動員各地各部門全力以赴,為蘇州作出更大貢獻、體現更多擔當。工業方面,不斷做實產業強區戰略布局,制造業整體提檔升級、加速發展,“333+N”產業集群規模不斷壯大,建議規上工業產值增長3.5%。投資方面,堅持項目招引和增資擴產兩手抓,推動形成“儲備一批、開工一批、在建一批、投產一批、招引一批”的良性循環,綜合考慮重大產業項目儲備情況,建議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工業投資增長10%。內外需求方面,考慮到持續開展系列促消費活動,預期市場消費逐步復蘇向好,建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紤]到國際需求增長乏力、地緣政治影響持續以及吳中外貿的結構性特征,建議進出口總額、實際使用外資目標為量穩質升。財政方面,考慮到稅源、收支平衡和地方級稅費緩繳等政策性因素影響,建議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口徑增長4%以上。
2.關于現代產業體系和科教人才支撐指標:科技方面,近年來我區全力貫徹落實創新引領發展戰略,研發投入不斷加大、載體建設加速推進、大院大所和創新型企業的招引力度持續加強,各級各類政策措施多角度、全方位提振企業創新發展的信心,引導更多社會資本流向科創領域,建議高新技術產業產值超1800億元,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9%,有效高新技術企業數超1800家。轉型方面,建議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為50%左右;目前我區數字經濟處于全市中上水平,正在加快建設一批數字經濟特色產業園區,建議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17%;保持規上工業企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網絡化聯接動態全覆蓋,新增12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規上生產性服務業營業收入超蘇州市平均水平。人才和專利方面,建議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50件,累計高技能人才數9.1萬人。
3.關于公共服務能力和人民共同富裕指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共同富裕方向,落實好就業優先政策,建議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建議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7萬人,城鄉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繳費率達到95%,政務服務可網辦率達到98%。每千人口擁有0~3歲嬰幼兒托位數3.85個,完成上級下達的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任務,接受上門服務的居家老年人數占比15.1%,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6.68張,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2.81人。
4.關于綠色轉型發展和安全保障水平指標。近年來,我區扎實推進節能減排和產業轉型,建議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PM2.5濃度、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地表水達到或優于III類水體比例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減率完成上級下達任務。持續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進一步推進土地整治、嚴格落實耕地占補平衡,提升水稻穩產增產能力,耕地保有量、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建議為完成上級下達任務。安全生產指標,建議為不發生較大安全生產責任事故,提出更高要求,體現更多責任擔當。
三、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和措施
圍繞2024年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七大類35項主要預期目標,建議抓好六個方面24項重點任務。
(一)提振經濟,抓項目促需求
1.聚焦重點項目建設。全力推動省市區三級重點項目建設,聚力項目攻堅,重點實施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從招引、簽約、開工、建設、竣工、投產、達產7個環節做好全鏈條跟蹤服務,確保全年投資建設進度。加快簽約項目落地達產,實現資源高效配置。調優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結構,爭取工業投資、民間投資占比進一步提升。
2.高質量推進招商引資。完善招商網絡體系,辦好重大招商活動,落實首談負責制、企業服務終身制,做好二次招商,服務支持本土企業承接載體平臺,引進一批優質企業產業鏈上下游、配套及關聯項目,實現產業延鏈和補鏈招商,力爭2024年招引產業項目備案投資額超700億元。
3.服務拓寬融資渠道。做好一般債、專項債、中央預算內投資、國債等項目儲備申報,持續拓寬項目資金渠道。深化財政、金融、科技、人才政策聯動,引導金融和社會資本服務實體經濟。發揮好“東吳貸”“科貸通”等政銀合作金融產品作用,降低融資成本。
4.全力推動消費升級。持續擦亮“吳中更有禮”“夜YUE吳中”兩大消費品牌,開展線上線下促消費活動。不斷擴大“吳中優品”網絡影響力,網絡零售額力爭增長10%。大力發展首店經濟、直播電商等新消費形態,促進老字號傳承創新,持續推進“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
5.推動外貿外資量穩質升。發展數字貿易,推動貨物進出口和服務貿易穩中提質。深化落實利潤再投資各級獎勵政策,大力引育外資總部、功能性機構及外資研發中心等。
(二)貼近服務,強產業謀升級
6.拓展工業經濟發展賽道。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深化“江蘇省信創先導區”和“江蘇省軟件名園”一區一園建設,力爭機器人與智能制造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規模突破1500億元、1000億元。聚焦“兩新一數”產業風口,發力新能源汽車、新能源產業、數字經濟等重點領域。提高工業用地集約利用水平,全面開展先進制造業優質企業“數據得地”,推進“工業上樓”試點示范項目建設。
7.加快服務業品質化升級。全面實施總部企業、新興服務業發展政策,大力培育總部經濟、平臺經濟、樓宇經濟,全力提升企業規模和綜合競爭力。加快省市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提檔升級,促進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
8.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強化洞庭山碧螺春、枇杷、水八仙等特色農產品品牌,新改建高標準農田5300畝,緊抓農業園區轉型升級,做強農業龍頭企業、家庭農場、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9.強化文體旅資源整合。做精太湖文化旅游節,做強環太湖文化產業圈,做優非遺文化體驗游,深化太湖鄉村、運河文化、江南古鎮三大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建設。打造環太湖1號公路馬拉松、大運河小鐵人三項系列賽吳中站等“環太湖體育嘉年華”特色品牌。
10.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健全政企溝通和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制定機制,開展企業大走訪、外貿服務月、“法律服務面對面”、“稅企座談會”等活動,宣傳落實各項惠企政策,開展行政執法突出問題專項整治活動,做靚“五心·吳優辦”營商品牌。
(三)聚力創新,提能級挖潛力
11.強化科創策源功能。以新質生產力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加快完善百家“甪端”培育企業、千家科技領軍企業、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分層培育體系,集聚高新技術企業超1800家,招引創新型企業超1600家。
12.加速高層次人才集聚。一體推進“雙招雙引”,拓展大賽引才、活動引才、基金引才等引才渠道,加快高層次人才集聚。發揮“吳中人才日”品牌效應,構筑“居吳優”人才公寓體系,打造最優人才發展生態。
13.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深化細化“1+9”綜合改革體制機制,推動“責、權、利”匹配銜接,放大協同效應。強化經濟分析和指導服務,推動“經濟大鎮”發展質效提升。全力推進國企改革深化提升三年行動,實現國有資本合理流動和保值增值。
14.推動“三區一城”協同發展。度假區統籌生態、科技、文旅資源,推進搶抓一個“風口”、打造一個矩陣、推進一項改革、做靚一個品牌、完善一批配套、織密一張網絡“六個一”工程,奮力打造綠色生態創新實踐示范區。經開區以“項目集中攻堅、科技創新賦能、規劃建設提速、營商環境優化”四大行動為抓手,增強發展動能,優化發展格局,全力以赴實現國家級經開區綜評穩步進位。高新區立足“科技引領、創新發展”總體戰略,圍繞“經濟發展、平安穩定”核心要務,集聚資源、產業和人才,以產業項目、招商引資、營商服務、國資企業為抓手,全力打造“產城深度融合發展新高地”。太湖新城圍繞“產城人”融合目標,聚焦數字經濟產業,堅定不移抓好產業、項目、科創和建設四個方面,推動“一號戰略”走深走實。
(四)綠色發展,提優勢塑標桿
15.全面推動生態示范創建。高質量推進太湖生態島建設,擴大車路協同、消夏灣濕地等一批示范項目影響力,有序推進環太湖城鄉有機廢棄物利用示范區建設。加快建設省級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探索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基地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構建“三區五廊多節點”生物多樣性空間保護格局,打造全省“生態島”試驗區建設標桿。
16.科學提升生態治理能力。推進澄湖水質提升攻堅行動。開展揚塵治理、企業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監管等大氣環境質量改善工作。推進高風險遺留超標地塊工程性管控措施,開展耕地重金屬污染源頭防控,做好固廢全過程監管。
17.堅持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推進綠色化診斷,加大“散亂污”區塊化整治力度。加快吳淞江科技產業園燃氣輪機創新發展示范項目建設,逐步實現全區“零煤化”;推動傳統產業綠色低碳轉型,推廣綠電綠證、零碳工廠,積極應對歐盟“碳關稅”影響。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變;擴大分布式光伏發電規模,完成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試點工作。
(五)穩步建設,優品質塑形象
18.統籌規劃城鄉空間。加快報批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持續推進“三區一城”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和調整,做好教育、醫療、鎮村布局等專項規劃研究,推動77個村莊規劃成果落地,構建一體管控、兩級三類、統籌協調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做好土地征收成片開發方案的編制及調整工作,針對歷年已批準的土地征收成片開發方案,切實做好住宅、商業、工業等項目的土地征收及供應保障工作。
19.加快推進基建項目。加速推進勝浦大橋、高墊大橋連接線、長江路南延、通蘇嘉甬鐵路等建設工程。加快推進吳淞江整治工程吳中段建設,穩妥推進太湖歷史圩區退圩還湖。
20.提升農業農村建設水平。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示范片區建設,加快建設東太湖、澄湖等重點區域,推進中國洞庭山碧螺春茶文化園二期、東山枇杷文化產業園等建設。以集體經濟為核心推動農民增收,力爭年底村均集體總收入達1840萬元。
(六)精細治理,共富裕聚民心
21.持續推進社會事業。高質量完成票決確定的十大民生實事項目。建成華中師大蘇州實驗中學等一批學校,切實推進集團化辦學新機制。深化公立醫療機構一體化改革,加快蘇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新院區建設、區公共衛生中心建成,推動吳中人民醫院、吳中高新區人民醫院(籌)規劃建設。推動橫涇街道、胥口鎮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投用,增強機構養老保障服務能力。深入推動江蘇省健康區建設,推進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示范縣創建。
22.持續提升民生福祉。推動就業政策與經濟社會政策集成聯動,常態化開展招聘、帶崗活動,戶籍應屆高校畢業生年末總體就業率95%以上,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開展職業技能培訓1.8萬人次。錨定小微企業、靈活就業人員、新業態從業人員等推動社保覆蓋精準擴面。加快保障性租賃住房籌措和安置房建設交付進度。穩定重要民生商品價格,落實困難群眾物價上漲動態補貼,全面推行急難發生地臨時救助機制,保障困難群眾生活。
23.持續優化社會治理。優化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加快基層調解組織規范化,建設好“一站式”矛盾糾紛化解綜合服務中心,充分發揮矛盾風險防范化解陣地作用,形成基層多元共治格局。
24.強化安全保障兜底。開展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緊盯?;?、工貿交通、消防火災、商超賓館、既有建筑、農村建房等重點領域,全力保障糧食能源供應,防范化解生態環保、自然災害、房地產、金融等領域風險隱患,確?!傲鶄€不發生”。
四、2024年度吳中區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計劃表
序號 |
建設項目名稱 |
所屬區域 |
征收面積(萬㎡) |
項目性質 |
項目 屬性 |
1 |
東廟金浜規劃幼兒園 |
長橋街道 |
0.05 |
公共事業 (教育) |
結轉 |
2 |
東廟金浜舊城改造 |
長橋街道 |
0.028 |
舊城區改建 |
新增 |
3 |
石湖西路東段改擴建工程 |
長橋街道 |
3.6 |
基礎設施 (交通) |
結轉 |
4 |
石湖東岸瀾庭二期安置房 |
長橋街道 |
0.25 |
保障性安居工程 |
結轉 |
5 |
石湖東岸瀾庭三期南側道路建設 |
長橋街道 |
0.22 |
基礎設施 (交通) |
結轉 |
6 |
中西醫結合醫院地塊 |
胥口鎮 |
0.5 |
公共事業 (醫院) |
結轉 |
7 |
甪勝路拓寬項目 |
甪直鎮 |
2.44 |
基礎設施 (交通) |
新增 |
8 |
吳淞江(江蘇段)整治工程(吳中區)甪直先導段地塊 |
甪直鎮 |
17.05 |
基礎設施 (水利) |
新增 |
9 |
蘇州市獨墅湖開放創新協同發展示范區(高端創新產業集聚區) |
甪直鎮 |
26.53 |
舊城區改建 |
新增 |
10 |
蘇州市獨墅湖開放創新協同發展示范區(高端創新產業協同區) |
甪直鎮 |
3.7 |
舊城區改建 |
新增 |
11 |
紅子服飾地塊 |
城南街道 |
0.47 |
公共事業 |
結轉 |
12 |
碧波小學配套地塊 |
城南街道 |
0.12 |
公共事業 |
結轉 |
13 |
東湖幼兒園地塊 |
城南街道 |
0.1 |
公共事業 (教育) |
結轉 |
14 |
吳中運河最靚麗三公里市政項目地塊 |
郭巷街道 |
9 |
公共事業 (環境和資源保護) |
新增 |
主辦單位:蘇州市吳中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網站支持
備案:蘇ICP備10060399號 網站標識碼:3205060031
公安部備案號:32050602010344